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内心存有一种固有的时代感,?父母与孩子仿佛出生在不同的星球。最近30年,中国的经济改革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今天的时代,家长的内心也许还停留在以往的岁月。现实的影响力永远大于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果两者背道而驰,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阻力就非常的大。脱离现实的所谓传统与唯美的教育是无效的,家长的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父母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原因是成长的时代不同,较好的缓冲是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而要真正做到好奇,家长的内心需要一种“无知”的状态。正如古语:“士隔三日,刮目相看”。每天都用全新的眼光去感觉孩子,可以减少父母意识对孩来的伤害。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15岁的男孩、女孩,如果爸爸妈妈不自动从一个权威角色退出来,就会激发孩子对家庭权威的愤怒。几乎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认为父母不合时宜、保守、冥完不化、无法交流,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还装出权威的样子、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不少父母可以成功地“镇压”住孩子的反叛,把孩子教育成自己时代的孩子,结果是孩子与现时代在心理上脱节,最终被的时代淘汰。
父母面对孩子要克制自己的聪明,表现出一些无知的样子。孩子问:“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又缺了?”妈妈说:“是呀,我也不知道,不过听说有一本书讲这个事,可不可以找来看看呢?”几天以后,问孩子:“能告诉妈妈月亮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孩子的智力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在回答类似的问题时,父母要给予开放性的回答,避免非此即彼的回答。孩子小时容易陷入二分思维,把世界分成黑白两个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中要引入多重视觉,这样对孩子的智力促进非常好。
好心办坏事是家长们都干过的事。要给孩子的自我探索留出空间,家长能做的是指明方向,让孩子探索起来比较省力。除了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逐步把孩子自我管理、抉择、行动的权利交还给孩子。小时候哪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或者说今天的家由我来计划管理的时候,我就特兴奋,愿意干所有的事情一早上生火,打煤球,整理厨房,改变家具的位置,分配哥哥姐姐要干的事,设计菜单….还用自已积攒的零花钱买电影票,晚上招待全家看电影。实际上父母什么也没干,就是给了我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一个可以支配家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