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心怀敬畏,对食物心怀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态,从容而优雅的走完这一生。
这也是书名“碗净福至”的意义所在。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最深沉的哲理往往蕴含于生活中的点滴,就如同在日常一餐一饭的不经意间,就隐藏着人一生的福报。
他雇了上百个佃农,为自己种植庄稼,佃农年年要给他缴纳租粮。
日子久了,他收的粮食便堆积如山,一时吃不完,就在谷仓里放着。
有人劝他,这么多粮食不如分给穷人,不然就浪费了,这么做也算给自己积福。
可他不听,时间一久,存粮也就发霉了。
张义方倒也不急,他翻了翻谷仓,把发霉的粮食倒掉,把余下的能吃的都喂了牲口。
有人说他是造孽,他也毫不在意,殊不知“倒掉的是良心,流走的是福报。”
六年之后,黄河决堤,张义方的良田和家财都毁于一旦,尽数被毁。
因为他的为人,也没有一个向他施以援手,导致一家人在灾荒中活活饿死。
这个世界的残酷,在于你曾经做过的恶,终将会在若干年后,以同样的方式加倍的偿还于你,而那一刻总会令你猝不及防。
几天后,曾国藩在营帐中为他准备了一桌宴席,席间两人侃侃而谈,从天下大势到征讨策略,这人的言辞句句犀利精准,曾国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不料他席间的一个举动,引得曾国藩心中不悦,吃罢饭后,曾国藩叫人送了他一笔盘缠,将其打发了。
身边人大为不解,这个秘密直到后来曾国藩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才被破解:“某家赤贫,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宁其素耶!吾恐其见异思迁,故遣之。”
原来这人虽然自称家贫,在吃饭时却无意间流露了一处细节:
只因军粮粗劣,他一边与曾国藩交谈,一边将米饭中的秕糠挑出,曾国藩由此断定此人心口不一,难当大任。
生命是由无数个细节的集合,在高手面前,你言行举止的细节决定着你的成败,而那些藏匿于细节背后的蝇营狗苟,终将在他们的慧眼下无所遁形。
禅者说:惜福不只是碗里的事情,人真的有一点爱心,其实就是福报。
吃葡萄时,可以把葡萄皮留给蚂蚁;吃苹果时,可把苹果皮扔到草丛里喂小动物。
吃完饭用水涮一下碗底的食物残渣,倒在植物的根部,植物也会欢喜。
我们用水洗澡、洗脸、洗衣服,要尽量地节约。我们今天的水多浪费一点,子孙就会少一点水。未来世界上最缺乏的,不是黄金、能源,而是淡水。
我们吃一顿饭,有些人就浪费很多纸巾,我们少用一点纸巾,是对树木的慈悲,也是对这个世界的爱。
爱是跟万物连接的最好方式,让我们从当下开始,把对世界的爱做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