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是学习特别认真的一个孩子,只要有时间他绝对不浪费。他的生活也过得非常有规律,可是有点儿刻苦过头,吃早饭还看书,课间更是不肯放松,能写作业肯定要写作业,能看书就看书。在家里也是,吃完饭就钻进书房。别人家的父母都是劝着孩子学习,高建的父母则是劝着高建学习不要太拼命,要多休息。有一次,李洁和几个同学约高建一起打羽毛球。高建想了想,答应了。李洁来接他的时候,高建还没换衣服,在书桌前拿着本数学书,专心地思考一道题。李洁催着他赶紧走,高建把书往书包里一塞,带着走了。
李洁说,“你就是个书呆子。”高建说:“以前浪费的时间太多了,现在我要抓紧一分一秒,把以前的时间都补回来。”上了车,高建也争分夺秒似的拿出数学书,认真看起来,时不时地还用笔写写划划。李洁看高建那样认真地看书,眼睛凑得那么近,不禁摇了摇头。以后,大家出去玩,都不叫高建了,觉得跟他一起玩没意思。很多孩子像高建一样,认为在学习上只要努力程度够了,肯定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分秒必争,心中只记得要好好学,不能松懈。这种思想认识并不是科学的。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只注重学习时间的累计,却忽视学习效率的提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学习疲劳综合征,长期下去反而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爱因斯坦演算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劳时,就画一些画来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
孩子学习的时候是要动脑的。脑是全身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对氧的需求量很大,约占全身氧消耗量的1/4.当进行艰苦紧张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时,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氧的需求量剧增。长时间地用脑,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减慢,流经大脑的血量减少,引起暂时的“脑贫血”,致使大脑疲劳。
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注意劳逸结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劳逸结合呢?
让孩子认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古人云:知而后行。不应该-味学习,?不知道放松和休息,也不该只顾着玩,?不重视学习。这两者必须有一个度。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把握好分寸十分重要。学习之余不忘放松,让身心得到更好的休息,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
教孩子利用课间时间休息。课间10分钟是让孩子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大脑皮层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当某一项工作做久了,兴奋性就会减低,如果再持续进行这类工作,那么这些外界的刺激就不会使大脑皮层兴奋,甚至会引起抑制。要使大脑的功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就要让大脑的兴奋区和抑制区经常轮换。因此,课间10分钟的时候,孩子应该走出教室,呼吸些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而不应该仍在教室内做功课。
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专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一种技能时,如果能够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经过了充足的睡眠,才可以让身体有机会好好地进行新陈代谢,恢复体力,提高免疫能力,并有助于加强记忆和学习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只要睡得好,学习成绩就一定好,而是说,如果孩子的睡眠长期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编着:尤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