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14岁,刚上初二。我之前怎么也想不到,厌学、学渣、摆烂这些词,竟然会跟我的儿子扯上边。自从上了初中开始,从前那个懂事、自律的儿子就开始变了。写个作业磨磨蹭蹭,经常要三催四请,才不情愿地挪动屁股到书桌前,还经常写到夜里快11点。他的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差。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排在班级第35名,年级第280名,其中,数学更是考了个不及格。我批评他,人家干脆直接摆烂:“我就这水平,爱咋咋地,大不了我不去上学了!”
说起来,我和老公都来自小镇,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名牌大学,才有了今天的生活,我们太知道读书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么大了。所以我们对儿子的要求也格外严格,盼望着他能和我们一样,好好努力,将来考入名校,过想要的生活。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给他做规划,几点学习、几点休息等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开始,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儿子也算认真听话,成绩也还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中,儿子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好像全都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战斗。
眼看着他成绩下滑,我每天特意按时下班,吃完饭就监督他写作业,还给他安排了复习“加餐”。可儿子却越来越敷衍,连作业都不愿意好好完成,不是偷懒就是磨蹭。有天,我加班回来晚了,他不仅作业一点没动,还在那偷偷拿手机玩游戏。我怒火攻心,指着他就骂:“你还有没有上进心?我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心思,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吗?”这下就像捅了马蜂窝,儿子也怒吼道:“不用你管我,让我自生自灭吧!”
还把我推攘出去,“砰”地一声一甩门,把我关在外面。当天夜里,我焦虑得睡不着觉,有种深深的挫败感。眼看明年就要中考分流了,以儿子现在的状态,能不能考上高中都难说,更别说谈什么以后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陷入深深的苦恼:我的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他虚度光阴,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吗?
直到偶然一次聚餐,我和一个学教育的朋友诉苦:“我费劲心思地鸡娃,如今反而把儿子鸡成这样,简直是太失败了!”朋友听我讲完来龙去脉,不禁摇摇头:“要我说,你错就错在逼孩子太紧了,反而剥夺了孩子的内驱力!”我有些不解:“我这么做也都是为了孩子好啊,难道做错了吗?”她告诉我:“在教育中,想要他讨厌什么,就去逼迫他。你经常逼迫孩子,用外动力推动孩子,就会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逐渐让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当阻力大过推力,又缺乏内在动力时,往往走不了多远就“没劲了”;对于父母来说,想让孩子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重点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成就感。因为这个时候,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让孩子爱上这种愉悦感。为了更多地体验这种感觉,他们就会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接触学习,学习的内驱力就这样被唤醒了。这也可以叫做,“多巴胺”教育法。听完朋友的一番话,我如醍醐灌顶。原来,想要让孩子自律、爱上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激活孩子大脑的“多巴胺”,引发他的兴趣。
我记得好几次儿子跟我抱怨:“妈妈,太难了,我不想学了!”我总是不以为意:之后,我转变了策略。如果儿子觉得作业太多,摆烂不想学,我就赶紧上前安抚他的情绪,再给他拿点爱吃的零食。如果还是学不进去,我就干脆带着儿子去楼下溜溜弯,运动运动转换下心情。儿子的情绪被抚平了,自然也愿意继续写作业。
当我能接得住孩子的坏情绪,并激发他学习的热情时,我们之间的冲突少了,儿子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了。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当父母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逐渐养成习惯时,就是这个孩子内驱力的起点。
儿子平常特别讨厌背课文,每次都要磨蹭好久。正好他平常特别喜欢玩王者,我便跟他做了一个约定:从青铜开始,每背下来一篇课文,便积累一颗星星,每5颗星升一个等级。等他升到最强王者,我就带他去看心心念念的林俊杰的演唱会。儿子果然来了兴趣,每天都会积极主动地找我背课文,可谓动力十足。
玩游戏时,如果我们经常失败,一般很难坚持,因为失败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没有人天生喜欢被虐,想要孩子爱上学习,首先得让他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我开始用“放大镜”去挖掘儿子身上的闪光点:每次儿子学习或者考试,哪怕取得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他正面反馈:“你真棒,比上次进步了很多!”“你看看你这作文,比上次写得好了不少。”“你这卷面比之前干净了不少啊,值得表扬!”慢慢地,儿子开始充满干劲,每天不用催也会认真学习。这应该就是“多巴胺”的魅力所在了。
当孩子感觉到自身的能量与价值,自然就会开始从学习过程中找到快感。就这样,儿子的学习越来越自觉,成绩也是一路飙升。上个月的期中考试,他竟然破天荒地考进了年级前100名,我们全家都激动万分,看来进入高中是不成问题了。回顾这一路走来,太多心酸和辛苦言之不尽,过程更充满各种坎坷和挫折,但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