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越来越重视科学育儿,一方面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精心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又想孩子通过各种技能训练可以成为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人才。但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失衡,一不小心就会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在生活中一遇到问题就会慌了神。
作为父母,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在挫折面前尽力而为,更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而从挫折和失败中得到的收获,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份难得的成长礼物。
很多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对于家中很多事情都会选择隐瞒或者报喜不报忧。但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坚强,也比我们想象的脆弱,而他们的坚强和脆弱都在哪里,是需要每个家长细细体会、耐心呵护的。
一个九岁孩子的爸爸被拘留后全家乱成一锅粥,家长虽然对孩子隐瞒了实情,但小孩子开始情绪不稳甚至拒绝上学,家长非常苦恼:爸爸的情况,说还是不说?小孩子可塑性真的特别强,他们在面对挫折或者变故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相反,如果家长能够冷静下来,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说明当下所面临的困难,孩子或许不会那么六神无主,反而能学会如何在挫折中成长起来。这个阶段,家长是一定要慎用言语进行劝导的。因为人在负面情绪里时,任何基于理性的劝导都是毫无作用的,只会激发孩子更深的愤怒和对家长的隔阂。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孩子发泄累了,毒素排空了,自然情绪脑会关闭,这时候理性大脑才开始工作,我们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引导:我们和孩子一起体会“我们现在在哪里?”包括自己的情绪,包括事件的进度。这时候切忌提前跨入“我们如何爬出困境”那一步,如果连自己的所在地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找到正确抵达目的之最佳路径?而一旦走出负面情绪,理智脑开启思考模式,就是你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为当前困境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时候啦。
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犯错的时候其实是学习的最佳时机,我们把它称为“教导的好时刻”。在这个时刻里,家长最需要牢记的就是“快快的表扬,慢慢的批评”。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也是培养情商和逆商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