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英三大学科教材变动情况及新教材的突出个特点
1、语文整体变动情况
小学语文:变课文单元为阅读单元;把独立的口语交际模块纳入语文天地。1至6年级课文变动较大,又删又增,比如一年级上的语文课文删了7篇,增加2篇,5年级新课文较多。各年级单元习作顺序有调整,三年级单元习作变动最大。
初中语文:课文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整合为一个模块;毎个单元后面新增阅读综合实践模块;名着阅读改为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减少;课文有增有删,比如七年级新增6篇,删除4篇。
2、语文新教材三大特征
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课文单元,以单元主题为经、学习任务群为纬来整合单元教学,强调整本书阅读,倡导单元整合教学、群文阅读,强化阅读技巧和思辩性阅读,以任务群要求设计单元相关学习活动。
3、数学教材整体变动情况
因版本不动,变动情况也略有不同,小学的部分内容调到初中,初中教材单元进行了拆分,名称变化较大。
比如人教版小一教材,变数学准备为数学游戏;总复习为复习与关联;教材突出了内容整合思想,5以内加减法与6一10以内加减法放在了一块,同样,11一2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加减法放在了一块。
从过去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又升级为解决问题,突出问题理解、分析解答、回顾与反思实践路径。
数学广角整体感觉是变为选学活动,从过去数学窄角变为真正数学广角。从过去的例题一一做一做一一练习编排为尝试一一探究一一反思一一挑战自我新编排。数学广角从2至6年级的10次变为3至6年级的8次。
小学数学重点强化了这四个大概念:着重体会数的运算本质的一致性;感悟加法、乘法模型意义;感悟计数单位;等量的等量相等。
着重考察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性。比如做题,要求用不同方法做题,考核思维灵活性;让说方法,说逻辑,考核思维逻辑性。
比如七年级人教新版数学教材变动的主要是原有章节的拆分,由4章增加到了6章,有理数和整式计算部分占比增加。1)原有章节《有理数》拆分为两章《有理数》(概念讲解)和《有理数的计算》,内容几乎不变;2)原有章节《整式加减》拆分为《代数式》和《整式的加减》,既突出算术到代数的转折,也为整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减少了直接进入整式学习的尴尬。新增内容:1)新增概念:数轴的正半轴、负半轴,比原有“左”“右”的表达更准确。2)增加数学素养文章——溯源、图说数学史,为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传播数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新课标多学科融合的要求,也增加了趣味性,锻炼了数学素养思维。3)综合与实践——多数为实验探究的形式,需要完成报告,强调实践能力。
原有章节的拆分也使得章节增加,相应的学习任务明显增加。首先,有理数的计算拆分成单独的板块体现了新初一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在初高中理科的学习中都至关重要。整式章节将代数式的概念拆分出来,体现了学生需要更加注意公式或者定理背后的隐藏逻辑以及概念的本质,而不是只会运用公式进行套路化的解题,并且素养内容和实验探究内容的增加,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组织能力要求有很大的提升。
4、数学教材特点
虽然版本不同,但均遵循如下核心理念:
四个重视:重视数学核心概念学透,知识、概念的本质;重视思考过程,拒绝背公式,要理解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数学模型和思维方法,提炼关键信息;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5、英语教材变动及特点
仍然是一标多本,上海教材格外超前。教材编排更强调四个核心素养的达成,更强化六要素结构体系。
教材变动从起始三年级开始,以人教版为例,核心是突出主题式项目学习。每单元一个大主题和一个主题,围绕主线练习。贴近生活,Pαrt A、Part B各围绕一个子问题展开。虽然保留Pαrt A、Pαrt B、Par tC模块,但PartC中的StoryTime故事时间变为项目和阅读时间,文章选题更贴近生活,更突出活动;教材容量增加了。
新教材另一特点表现为四重一轻:重思维、重运用、重阅读、重写作,一轻是语法。
第三个特点从强调传统听说读写到听说读写看问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