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老家,偶然听说亲戚家的孩子,要去广东那边打工了。我很惊讶,孩子今年才刚满16,正是高中阶段,怎么就辍学了呢?他父亲解释道:“孩子成绩不好,还沉迷玩游戏,说是要和几个同学一起出去打拼。那就去吧,反正他也就这样了,早点谋生也好。”孩子也兴冲冲地说:“在学校实在是太没意思了,而且读书到最后还不是要打工。打工多好啊,既有钱花还没人管,多开心呐!”看着他如此憧憬未来的样子,我有点不忍心告诉他真相:流水线,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生活,也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残酷。
95年出生的杨鹏,刚入厂时,被安排做最苦的工种——修理工。这个活不好干,稍不留神就会被锋利的撬刀割破手指,鲜血直流。他举着受伤的手去找班长时,班长熟练的、习以为常的拿起云南白药,洒在他的伤口上。一番简单包扎后,他马上赶回了工位。不是热爱工作,而是流水线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一旦有人停下,整条线的进度都会受到影响。97年出生的杨玉今,在厂里负责焊锡,为了提高芯片精度,被要求不能戴手套。滚烫的锡点时不时溅到她的手上,将她原本纤细的手指,灼烧的满是伤痕。她很孝顺,想赚钱给家里盖房子,却在被问到需要赚多少钱时,突然崩溃,泪如雨下。
工厂里微薄的工资,撑不起他们微小的梦想;流水线重复的工作,麻木着他们青春的灵魂。因为没有一纸文凭,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回到这里。他们也想逃离,却无处可逃。
我不否认,这个世界上会有些人足够幸运,即使不读书也会活得很好。但那毕竟只是少数,只是经过数据筛选后的“幸存者偏差”,背后更多的是因为没好好读书而后悔万分的人。常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什么都能出人头地。是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坐在办公室里打字,还是站在路边卖烤红薯,都是为了生活,没有谁比谁高贵。但是,职业有薪资高低之分。那些技术含量高、可替代性弱的工作,薪资待遇、福利环境,可想而知都会较好;而那些重复劳动、流水线工人,或是其他很容易就可以换人的岗位,工作强度大,待遇却可能更差。一定程度上,学历决定了你的收入水平。
读书,就是为你插上翅膀,让你拥有在天空翱翔的能力,让你看见更大的、不一样的世界,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孩子,生活不能重来,有些路一旦走错了,可能需要绕一大圈路,才能再次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