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因为迟到被老师罚了,家长却说:多管闲事。一个孩子因为不听课被老师留堂了,家长却说:耽误我的时间。家长对孩子护短,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和自我反省能力,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老师可以不管孩子,家长却不能放弃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不该护短的是家长,最不该娇惯的是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现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会狠狠惩罚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无原则的“护短”,而是理性的爱,请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娇惯,不溺爱,不放纵。
很多孩子都觉得老师是个“坏人”,老师也认了。因为只有当孩子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敬畏课堂,敬畏知识,敬畏未来。
没有人愿意当一个坏人,但在教育中,为了孩子,老师愿意做这样一个“坏人”。
老师没办法对孩子太好、太温柔,因为教育的底色,从来不是绝对的放任和快乐。好的教育,一定是奖罚分明、宽严有度的。好的老师,一定是严慈共体、管教同步的。
老师虽然不是无所不能的,但一定都心怀理想,抱着教育孩子的热忱,为所有学生尽心尽力。虽然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但也是老师的学生。对学生负责是老师的职责,是师德,也是个人品德。所以要把孩子留堂时,请家长不要抱怨;要联系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家长不要推脱。我们为孩子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一样。老师其实很简单,简单的只想让孩子有一个好未来。
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同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当出现分歧与误解时,无论老师与家长都应谨记:第一,不发泄情绪,温和地沟通。第二,正视教育环境,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第三,不争对错,一切以有益于孩子为优先。
面对孩子的错误,应该教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帮助他们找到矫正错误的方法。孩子有权利犯错,也有权利学习自己处理问题,家长要尽早放手,让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偏袒。当学生犯错时,不要只惩罚,更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帮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