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真正自觉的孩子,优秀孩子都是逼出来的。
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为人父母的少不得要多监督,多引导。
如果明知还不对,你却舍不得管,又如何指望他成才呢?
对于父母来说,除了教育孩子外,还要忙自己的工作与事业。
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远大于老师。
学校教给孩子的是文化知识,而孩子良好的品行、优秀的习惯、读书的兴趣、坚强的意志、长久的幸福感,都来源于父母与家庭。
总有家长问: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为什么孩子的差异这么大?
孩子之所以取得优秀成绩,除了凭借天分与努力,更多的是依靠自控力、专注力和求知欲。
这些素质,更多地有赖于家庭的培养。
同一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背后家长的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老师能做的,可能只是在校10个小时的“浇水施肥”。
而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却是孩子最需要的“阳光雨露”,其影响是终生的。
如果父母的教育不当或缺失,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都很难纠正与弥补。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教育孩子虽然辛苦,却是任何父母都不应逃避的人生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老师是孩子的动力,老师家长一定要齐心协力。
老师在学校教授的文化知识,需要父母在家帮助孩子巩固。
父母在家给孩子培养的良好品德,需要老师在校帮助孩子落实与发扬。
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为了孩子一起发力。
老师和孩子虽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他们把每一个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教给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合二为一,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少一份计较与责怪,老师与家长靠拢得更紧,是孩子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