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自学网 家长帮 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而产生解读

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而产生解读

    “玻璃缸中的亚聪和小英,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母亲不断观察的眼睛”是李维榕老师在(现代家庭故事)中最经典的描述。事实上,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和冲突是被观察创造出来的,深刻地说,以某种心态或视觉观察事物的…

  

 “玻璃缸中的亚聪和小英,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母亲不断观察的眼睛”是李维榕老师在(现代家庭故事)中最经典的描述。事实上,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和冲突是被观察创造出来的,深刻地说,以某种心态或视觉观察事物的过程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心理治疗师很注意父母亲内心的症结和冲突,是如何“安全”地转移和投射在孩子身上。故事中的母亲显然用在教养孩子上的热情投入,补偿了她在夫妻关系中的失落感和无用感。

让孩子像孩子般的长大,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的共同心愿。有多少家长能真正理解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内心需要,有多少家长不是按照自己的想当然来给孩子这样或那样的指导和“帮助”。当这样的家庭走进我的诊所,我第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维持的?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确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关键在于父母在处理和“纠正”这些偏差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决定这个偏差是否会发展成一种“障碍问题”。文中的母亲,她对问题的处理方法让孩子们在偏差中“获利”。首先是亚聪从不做功课中获益,逼迫母亲来与他谈判;接着,小英也在不好好吃饭上来添乱,不允许母亲减少对自己的关注。这可以看作是孩子之间无意识地在争夺母亲的“游戏”,两个孩子都不想认输,彼此的问题就被越搞越大,母亲也就不得不疲于奔命。

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家庭的故事有什么真正的问题,我们会告诉父母:你们的家庭需要孩子有些问题,以使家庭中的许多不协调变得协调。我们甚至会让父母感谢孩子们为家庭创造性地发展出问题来使这个家像一个家,使父母亲情感方面的疏离没有影响到家庭的稳定。我们甚至会希望孩子们继续“折腾”下去,直到父亲更像一个父亲,母亲更像一个母亲。因为,没有孩子的问题,母亲可能活不下去,没有孩子缠着母亲,父亲也看不了赛马。如果家庭真正想改变,要改变的是父母自己,大多数家庭治疗师相信:孩子的问题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才产生和维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学数学 自学网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jdh

广告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