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自学网 家长帮 让孩子玩还是限制孩子玩

让孩子玩还是限制孩子玩

  “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少年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

 

“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少年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性。”这段话虽然来自心理治疗家Alexander Lower,却也是李维榕老师这篇文章中的华彩部分。心理学工作者总希望让人类的孩子们在一种自然发展的、符合人性的环境中成长与成熟。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里,很少有人能平心静气地等待孩子长大,大多数孩子生活在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拔苗助长中。现代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各式各样、绞尽脑汁,却很少在“玩”的方面给孩子一些启迪或一个自由联想的空间,即便是拉琴下棋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功利色彩,而非一种对生命与生活方式的体验和抚慰。这种情形下,玩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让人身心激荡的魅力,已经没有了对孩子心灵塑型的创造性。

在着急的父母眼中,孩子们的玩像是一种偷懒与发傻,一种幼稚,一种不良情绪的发泄,一种对家长的反抗与逃避,或是一种对成长烦恼的自我麻痹。较为开明的家长对学龄儿童,每天能给一个小时自由玩耍的时间就算不错,但孩子自有各自的对策一你不让他玩,他会像挤海绵似的在学习中挤出玩的时间来,要么,就是搞出一些麻烦,叫你不得不让他玩。这段时间,我偶尔看看电视剧(万家轶事),看到皮为了能玩游戏机,不惜装出手痉挛、翻白眼,把父母和爷奶吓得够呛,只得妥协由着他够着劲地玩游戏。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类似的“计谋”比比皆是,在我的诊室里,为争取玩的权利而对双亲无意识中采用的小把戏,当然,对烦恼的孩有时我也为他出一点对付父母的馊主意。

在让孩子玩还是限制孩子玩这个问题上,教育家和儿童发展专家一直在永无休止地争论,但在那些主张让孩玩的大人的家里,对自己孩子的玩依然是左挑右剔。我们的社会并不是看起来对的东西缺定有效,这是一种“悖论情景”孩子们在玩上面的天才和创意抵挡不住学校的成绩与分数的排名。李维榕老师说“成功的人士都是好玩的”只能算是一种“局部真理”,在我们的身边,中小学就出类拔萃的人恰好是那些不那么爱玩和能克制自己玩性的孩子们。同样,在我们的名牌大学里,疯玩的孩子也无处可寻。东方社会不像西方社会那么“疯狂”和个性化,所以好玩看来并非是对我们现实社会的良好适应。我个人以为,重要的是家长们需要对孩子们的玩有此积极的意识,这样,当产生矛盾时父母对孩子不至于火冒三丈。其实,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与父母之间有着积极的互动与共情,玩有时在孩子心中是一种权利,参与认同和欣赏孩子的玩可以大大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但玩并不就是一切,当社会还处在一种幼稚的发展阶段时,玩在大多数情形下还只是一种休闲与娱乐,不一定需要把它说得太美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学数学 自学网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jdh

广告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