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给孩子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孩子会充满信心去努力;给孩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孩子就只能放弃。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小军的父母,摆着一个小莹(榜样)就在旁边,虚心地求教与模仿,虽不一定有效,试一试又何妨?认知行为心理学本身也强调模仿与学习是人成长的捷径。但学习并不能拘泥于一个像与不像,而要致力于用,像毛主席说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不过像小军父母那样的模仿的确有些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味道,这样的模仿最大的危险在于,一种方法决定一种期待,小军父母对小军的期待是造就另外的一个小莹,小军面临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失去自我,将小莹内化,生活在她的影子里;要么是反抗,将自我扩张,拒绝任何变化。两种结果都是痛苦的、被强迫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将小莹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榜样)介绍给孩子,要求孩子借鉴其中的两点,对照别人查漏补缺,补充自己的短处,这样的模仿就不会让小军失去平衡,因此也不会引发他的心理逆反。
有句名言说,“只有不好的教育方式,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潜在的意义就是总有一种教育的方式是适合你的孩子的,也许不是社会主流的教育方式。父母亲有责任帮孩子做分析,比如孩子的物力水平、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兴趣、阅读的方式(有无笔记写不写读后感、做不做归纳等)、年龄、性别等因素,为孩子推荐一些学习方法,一是要发扬长处,一是要弥补短处。一般说来,外向的孩子屁股坐不稳,要创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让他的情志保持在兴奋状态;内向的孩子思维丰富,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学习方式,保证他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安静。前者重在创新,后者重在积累。并非只有小军父母望子成龙,天下父母的心都过于迫切,不过,这也是一种资源,中国的教育本来就是“好鼓也要用重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