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循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很难去质疑社会的价值评价系统是否存有不足,习惯认为是自家孩子不够好。反过来,如果家长过度地随着孩子的天性,对社会评价系统不予理睬,有些孩子又会出现人际环境适应不良。自我心理学强调生命自在的力量粒橡树籽扎根在士壤里,不需要任何教化,只要时间足够,一样会长”如果希望把一棵橡树教化成为一棵苹果树,最终结成参天的橡树。”他天赋的特质,过着平庸的一生。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自在世界与人为世界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则来运作的,需要的只是阳光、空气、水与土壤。人类世界界有些不同,除了阳光、干净的空气、水与食物之外,还需要学习社会秩序、规则、理性与主流价值观,需要社会这块土壤,环境、价值评价系统给出的压力。那么,孩子承受很大的人际适应、为世界间找到自在的成长之路?如何学会平衡自如何在自在世界与特间的矛盾呢?这是父母育儿首要思考的问题。
正如漫画所表达,家庭摇篮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获得安全,更在于如何可引导孩子感受到自由的空间,呼吸到自然的的气息。一个好的易于孩子发展自我的家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父母关系融恰,家庭氛围轻松活泼,家庭成员乐意保持独特性,同时也尊重共通性。家庭教育是一种关系教育,不是道德、行为、品质、知识教育,这些是标不是本。关系不良的家庭,这些教育收效甚微。好的关系并非有什么可以鉴定的标准,而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自己在家已经不能觉察,但到邻里朋友家串门,你马上会觉得各个家庭的气氛各有不同,有的家庭让你流连忘返,有的家庭让你如坐针毡。
人为乐是重要的。三是孩子与自然的关系,能栖身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对孩子的心身与智力发展有极大的益处,相反缺少自然环境的滋养,孩子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问题。科学研究证明,在自然美化的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比较具有善意,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人们要显得低俗与粗鲁一些。在心理学看来,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关系的产物,人只能在关系与环境中界定并呈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