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积极的“单比”。当父母营造出的气氛是“积极攀比”时,孩子的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会摆脱闲散和懒惰,力争上游,不甘人后,可是当父母是为了面子而让孩子做些无谓的“攀比”时,这时重要的不再是孩手的能力与价值,而是要压过对方,这是一种消极的“攀比”。
这两种“攀化”的区别在于,进行积极的“攀比”时,总是希望对手更强,这样才能在“攀比”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而进行消极“攀比”时,总是希望对手多于失误、差劲一点,这样才能尽可能轻松地取得胜利,无所谓进步,只有胜负。孩子会明显地感觉到父母态度的差别,在不得不进行消极“攀比”时。心中充满的不是进取心,而是焦堪感和对于失败的恐惧。
因此,建议父母不要在孩子之间做比较,并不是禁止父母鼓励孩子”攀比”。相反,积极“攀比”是需要提倡和鼓励的;同样,为虚荣攀比也是坚决不能做的。
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心态入手,将自己的关注点从与别的孩子的横向比较中转移,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纵向比较,看孩子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比以前是否有明显的进步。
对手只是一面镜子,一个标尺,重要的是挑战自我。只有当我们拥有这种心态,并将其传达给孩子时,“?攀比”才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不只是父母会将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孩子自己也有横向比较的倾向。生活中,常常看到孩子要求父母来比较他和别的孩子。比如:“妈妈,?我俩谁画的画比较好看?”“妈妈,我的钢琴弹得好,还是她弹得好?”这时,如果父母不说自己的孩子好,孩子往往不肯罢休。那么,该怎样淡化孩子这种“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呢?
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我们将点评具体化,即避开“好”与“坏”?这个问题,具体说孩子的画哪个地方画得出彩,对方的画哪个地方画的比较有神。这样一来,我们即明确指出了孩子优点和缺陷,又回避了横向的比较。
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让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来跟自已家的孩子“较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