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儿的。相信每位父母都不会认错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做这样一个实验:将班上的核了集合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都在纸上写一句话。最后让父母只凭这些话,猜哪个是自已的孩子,有几个人能够猜对呢?
不得不说,我们所了解的,也许只是孩子的身体哭了:所熟悉的,也许是孩子的那张脸。对于孩子的思想,我们做父母的又了解多少呢?一个人的成轨迹总是遵循着他的思考模式和价值观,单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为很少有人会有一样的命运,即使从小学到大学念的都是同一所学校,名次相近,毕业之后的生也是千差万别的。名次总是抹杀独特性,就要细心地去观些孩子,而我们要想发现核子的独特性,比如,孩于对什么感兴趣,孩于玩什么玩得比较好。谈到某来西孩子总会很来….孩子的独特性不在于名次,而在于天性。我们所要做就是鼓励孩子将自己天性中的潜能发挥出来,而不是为了虚荣逼孩子去争或许对对他毫无意义的名次。
这句话可能发生在很多场景。比如,妻子埋怨丈夫赚不到钱,妈妈埋怨孩子不优秀,孩子抱怨妈妈不给自己买玩具….
不管是什么场景,对方听到这句话时,都是不愉快的。成年人之间至少还是平等的,如果意见不合可以争辩一番,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妈妈事先就站在了一个“法官”的位置,如果妈妈总是用别的孩子的优点来反衬自己儿子的缺点,孩子怎么可能不自卑呢?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多,也越来越聪敏,自尊心又很强,所以,他会认为父母的话是在侮辱自己,从而感觉自尊心受了伤害。所以,我们在希望孩子改掉某些缺点时,最好是带着诚意来和孩子沟通而不是用比较的方式来批判他。可以这样说:“孩子,你看,你这个乱放东的习惯很不好,等你想找东西时总是找不到。最好从现在开始练习将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很快你就会发现这样做的益处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孩子不尊重自己,总是和自己顶嘴。其实,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诚意不足造成的,如果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对我们的建议也会欣然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