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成绩提升,不重孝道培养;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度地保护他;有求必应,无限放任孩子的欲望;孩子有错不纠,认为“树大自然直”;经常对孩子进行物质和金钱奖励;袒护孩子,让他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不做孩子的领路人,而做他的“奴仆”;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让孩子十分自私;到处夸耀孩子,让孩子变得爱慕虚荣;纵容孩子懒散,生活、学习没规律;舍不得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压岁钱;只管吃喝拉撒睡,疏于教育;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来养;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认为那是“可爱”;替孩子承担责任,成为他的“避难所”;子女教育孩子时,横加干涉;经常用物质手段“讨好”孩子:不注重独立性培养,让孩子成了“草梅族”:给孩子特殊待遇,使他不懂得分享,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上不敢放手,性格上却敢于放任,孩子太多零食、垃圾食品与饮料….
这些误区其实出基隔代教育有普遍存在的的误区。隔代教育,一般来说,很难做好,因为祖父母这一辈比父母更爱孩子,爱得更加想当然,这样的话,有社会担当力吗?当然不会有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吗?能有责任感吗?我们真的会爱孩子吗?问问自己。
就是儿子:你有了孙子,你就是孙子。”我们可千万别在生活中“践行”这句话。家庭成员,二定是各守其位,正本清源,家庭关系才能和谐,下一代才能真正教育好。
美陶着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其着作《爱的艺术》中指出:“母爱的真正本质县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与自己分离,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的独立与分离。”我们对孩子的想当然的爱,能达成这个目标吗?当然不能。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自认为的爱,其实是溺爱,是简单粗暴的爱,是期待过高的爱,总之就是无知的爱,想当然的爱,是“不以道”的爱,?结果当然是对孩子的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