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思考的能力需要培养,它的成长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
孩子上绘画课,经常是老师给一个题目,让孩子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说好哇!好哇!
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没有规矩的孩子到了大学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大学的VLSI设计课程上到深处,学生就可以做出实实在在的ASIC芯片,然后拿着自己的设计去硅谷或别处去面试,说:“这是我做的东西。”是的,大学学生就可以开发设计自己的专利产品,可以用它来敲开微软公司的大门。
念到硕士博士,考核内容就更加“离谱”了。
教授-般会让?自己的学生多参加研究工作,而不是做重复性项目。博士生一般有一个资格考试,在硕土期将近结束时进行。考试时提出一个新兴课题,摆出方案,由五人评议小组审核课题的新颖程度、意义和方案可行性等。通过资格考试,
你才可以在这个课题上:开始你的论文研究。如果评议期间有人须同一课题发表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你就必须修改课题甚至从头街来。
UCLA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系博士资格考试有这么项:几个教授从某篇新发表的文章中提取课题,让博士生在两三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检测学生对前沿研究的敏锐程度。这种考试县很难通过的。
国内的小学学习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家长才应该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在以后的考试中,孩子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
1.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知识
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一段时期学到的知识讲出来。要求是越通俗越简单越好。把课本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就需要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让孩子对各种题型归纳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做了一定题目的基础上,?对题型分类整理,概括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独立的思考,孩子再见到类似的题型,就能够按部就班得出正确答案。
3.陪孩子讨论难题,按思考的点打分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讨论难题,孩子只要想出了一个角度或者一个步骤都给加分。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明白只要多思考点,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4.让孩子编题目考父母
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所学知识,编题目来考父母。编题的过就是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的过程。当孩子能在题目中设置各种圈套,家长就有理由相信,这些圈套在考试中再也难不倒自己的孩子了。
5.?及时给予孩子鼓励
当孩子的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答案,被老师判为错误,父母也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大声夸奖孩子了不起,想得比老师都多。同时也要跟孩子讲清楚,我们既然要在考试中拿分,就得按照出题人的思路来做题。
6.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在生活中,当孩子对父母说出了真实看法,无论是错是对,首先都要鼓励孩子能独立思考。如果想法不对,父母可以以平等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由孩子来自行判断,切记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