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自信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下几点:考试心态好坏,是决定考试分数高低的个重要方面。以高考为例,它最能反映学生的临场发挥水平,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而考试心态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自信。考试成功的法宝有二:一是基础牢,二是心态好。
自信来源于实力
自信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没有实力,自信就成了“阿Q精神胜利法”,最终会不堪一击!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和每一次考试,注重增强孩子的知识实力,其主要要求是:
(1)及时复习,促进知识结构搭建。要经常练习“过电影法”的复习方法:不看书,而是独立地回想学过的内容、要点、重点、难点,反思自己掌握了没有,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思考。
(2)综合练习,积累成功经验。要重视每一次练习和大小考试,一方面巩固自己学习、复习的成果:另一方面要保持做题的熟练程度,这非常有利于增强自信。
(3)查漏补缺,重在解剖题目。巩固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做题目,但不能陷入题海之中。重点要放在解剖题目上,明确思路、掌握规律、总结教训,才能事半功倍。
在具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自信就成了孩子取得考试成功的精神保障。这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心理学上的“自信的转移原则”。例如,临近考试时,每天让孩子做些能让他感到?自信的事情,然后让这种感觉扩大到其他领域。每天饭后或休息时,让他有半小时以内的时间用于他喜欢的业余爱好,如弹琴、听歌、打球、散步等。这不但能帮孩子减轻精神压力,更便于对接下来的学习、复习产生积极影响。
千万不要让孩子一刻不停地复习,否则,越是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实力不够,产生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考试必备的自信技巧
考试时要有自信,道理似乎人人都懂。那么,究竟哪些方法会对提高孩子的步试成绩有帮助呢?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九点:
(1)走路昂首挺胸: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和步伐,其实反映了人的内心体验。让孩子昂首挺胸走路、步伐稍快,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强他的考试自信。
(2)积极自我明示:孩子在复习、考试阶段受到的消极暗示较多。正确的做法是多给他积极暗示,教他通过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会成功”等来增强积极自我暗示。
(3)目标适当: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考试目标,这种目标期待要适当。目标定得太高,会无形中增加考试焦虑:定得太低,又会影响潜能发挥。
(4)增强学习实力:自信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之上的。临近考试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漏补缺上。随着学习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自信也会增强起来。
(5)多做容易题目:除非是学科竞赛,否则,各类考试,包括中考、高考;难度较小和一般的试题会占绝大多数。多做容易的题目,有利于增强自信。
(6)不打疲劳战:考试之前,孩子的复习时间长、精神压力大,千万不要打疲劳战。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生物钟和心理节奏感,有利于增强自信。
(7)不要迷信:许多孩子考试前特别敏感,又是听到乌鸦叫了,又是梦见了什么..父母千万不要助长这些消极暗示,它会影响孩子考试情绪的。
(8)不搞相互攀比:不要让孩子和别人攀比考试分数,这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只要他考出了实际水平,就是成功了;超出了实际水平,那就是超常发挥了。
(9)多多相互交流:多和同学、父母、老师交流和沟通,非常有助于释放孩子的内心压力。?如果再能得到一点安慰、鼓励、支持,孩子就更容易建立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