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非常注重闲暇时间的价值。
一天,生病的达尔文坐在滕椅上晒太阳,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这个衰弱的老人就是写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等作品的达尔文时,不禁惊异地问道:“达尔文先生, 您身体这样衰弱,常常生病,怎么能做出那么多事情呢?”达尔文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
的确,达尔文非常珍惜时间,他曾在给苏珊.达尔文的信中说:“一个竞会白白浪费一小时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种独.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牧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响。有五花入门的资料。
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走。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词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华罗庚曾说过:“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都常常感到时间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干许多重要的事。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实际上正是如此。三国时期的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要前去找他求学的人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求学者抱怨说“没有时间”时,他则回答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 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 ,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000字。一个月是12. 6万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万字。书籍的篇幅从6万字到10万字不等,如果一本书平均约为7.5万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
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闲时间,不妨试着坚持每天睡前挤出十几分钟的时间,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很容易长期坚持。
不仅睡前是很好的余暇时间,茶余饭后的时间也都可利用。
唐代大诗人李自好饮”挥来演质,潇洒飘逸,令人赞叹。发创作的灵感。享受美酒的同时,喝酒作诗两不误,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爱因斯坦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吃饭.与主人讨论问题时,忽然来了灵感他提起钢笔,在口袋里找展,一时没有找到。于是就在主人家的新桌布上写起了公式。
南宋词人李清照夫妇晚饭后习惯喝茶,他们觉得喝茶聊天是时间的浪费,就发明了 一种别具一格的“茶令” 。茶沏好后, 他们其中的个人便开始讲史书上记己载的某一件史实。讲完以后,另一人要说出这件史实出自哪一本书. 这还不够,还要说出这史实在书中的那一 卷、第一页、哪一行。这就是说,知道这一史实,如果没读过此书。就答不出来:读了,而不熟悉,也答不上来,答不上来或答不准确,茶是不能喝的,只能闻闻茶香。通过这样的“茶令”、两个人的史学知识不断积累,丰富了创作内容,也充分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我们在休闲和娱乐时,不妨也借鉴古人有益的方法,在闲暇时有意识地增长自己的知识。
更好地利用时间,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要想赢得时间,首先必须明了时间是怎样被耗费的。而要想知道时间的耗费情况,又必须先记录时间。我们应该养成勤于记录时间消耗的习惯。办法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立即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每天一小结,连续记周、两周或一个月,然后进行一次总体分析,看看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到什么地方,从中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专家研究证明,凡是这样做的人,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效甚大。现在人们常常把“应该”花费的时间,看成是实际已经花费的时间,而这两者往往是不相等的两个量。如果人们问一位领导者:“您今天上午做了什么, 花了多少时间?”答日:电草报告花了三小时。”其实,在这三小时中,他喝茶、抽烟花费了18分钟;中途休息了两次,花费了23分钟;与同事聊天,花费了27分钟:接三次电话,花费了5分钟,这样总共花费了73分钟,实际上真正用于起草报告的只有1小时47分钟。可见浪费时间是多么我惊人!因此,进行时间消耗记录,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