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自学网 故事荟萃 一字千金的卖点

一字千金的卖点

战国末期,吕不书只不过是一名大人。他用商人的眼光看官场,觉得自己大有作为。当时,他做出了一个举世皆惊的大动作,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斥巨资,耍花招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

战国末期,吕不书只不过是一名大人。他用商人的眼光看官场,觉得自己大有作为。当时,他做出了一个举世皆惊的大动作,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斥巨资,耍花招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投桃报李,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书的恩德,他封吕不书为丞相,使吕不韦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的显赫人物。

吕不韦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位高权重的丞相,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非等闲之辈,他知道自己的政治资望太浅,难以服众。他也知道人们在私下议论自己,觉得只有提高自己的声望,才能让人们服气。

但是,怎样才能迅速捉高声望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当时,盛行一种“养士”的风气,有权势的人都喜欢招揽各种人才,把他们养在家中,随时为自己效力。这些投靠权贵的人被称为“门客”

吕不韦养了三千门客,在这么多门客之中,各个阶层、各种经历的人都有。吕不韦为“如何提高声望”这件事大伤脑筋,就为此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

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 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门客们收集众说编写了一本厚厚的书,题名为《吕氏春秋》。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在这本书里,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神仙白狐、古今治乱都写到了。

书写好后,吕不韦下令把书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同时宣告:谁能够增加或者减少这本书上的一个字,相国将赏他千金。

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本书的不足之处。由此,吕不韦的名声大振,连皇帝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吕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减一个字都不行吗?不是的。那为何就没有人提出来呢?

有人说,吕不韦当时是权势显赫的相国,这本书又是他立意要标榜自己,用“吕氏”的名义写成的,人们有意见也不敢提出来。其实不然。这本书在后人看来有很多的错误,而在当时还真是难得挑出毛病。如果真的有一眼就能看出的错误,难道那么一大帮门客都是吃白食的,都看不出来吗?就算是指出一二来, 吕不韦富可敌国,赏他千金也只是皮毛,相反,他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他的言而有信。更何况在当时,还有什么比信誉更可贵的呢?

事实上,吕不韦“一字千金”的卖点就是让众人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

当名誉和地位受到威胁时,有的人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随波逐流,学会了对皇恩浩荡的依赖;更有甚者,学会了虚伪、阿谀奉承、不知廉聯….与.其.这样活着受众人唾骂,不如像吕不韦这样,在智慧中求生存。

虽然吕不韦主要借他人之光提升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做了件大好事,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树立威信,让门客替自己写<吕氏春秋》,可谓费尽心机。虽然我们不必想尽办法让自己出名,但必须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更聪明!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学数学 自学网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jdh

广告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