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静是北宋文学家。他4岁时,父亲就死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买不相文具,他母亲郑氏就用获?(一种形状像芦苇的植物)杆当笔,把沙子铺在地上当纸,教他认宇。他认字很专心,不到10岁,已有自学能力,便向亲友借书来读、重要的就亲自一遍。读书之余,就练习作文。欧阳修曾经说过:要写好文章,离不开“三多“。所谓“三多”、就是读多优秀作品,多练习写作,多和老师朋友们商讨。
他曾经对别人说:?“我的文章多数是利用三上进行艺术构思、打好腹稿的。所谓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和厕上。
欧阳修的写作态度很严肃,每写完一篇文章,便贴在卧室里的墙上,随时看,随时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毫无缺点,才肯拿出去。欧阳修老年时,文学修养更加深厚了、又拿出以前所写的文章一篇一篇地修改,废寝忘食,异常辛苦。他的妻子劝阻道:“何必自讨苦吃呢?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他笑着回答:“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
后来,在欧阳修的大力提倡下,开展了一个蓬蓬勃勃的古文运动,扫除了五代以来浮艳的、艰涩怪僻的文风,建立了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对宋代及其以后的散文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