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是晋代人,他13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他的肩上。祖上只留下几亩薄田,他便亲自耕种起来。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一年苦到头,还县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他是有毅力的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仍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钻研学问。
葛洪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他们收集了不少书籍,但由于屡遭战火,有的被焚毁,有的被劫掠,本都没剩下。葛洪在农闲的时候,苦于无书可读,便背上空箱子,行步跋涉,四出借书。可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任何一家都很难借到一一部首尾完整的书,他常常是跑了东家又跑西家,东拼西凑,才有可能凑全。而借书,总是有期限的,好不容易凑全一部书,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读,又要归还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亲自抄写。可是他没有笔墨纸米,白天又要劳动,只能利用晚上时间,而晚上又点不起灯,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难倒他。
他挤出时间,上山砍柴。一则卖柴买文具,二则用柴火代替油灯。于是,每天吃过晚饭,他便架起枯树枝,点火抄书。他抄的书数量十分庞大。据《晋书》介绍,他抄的经史着作、百家着作、医学着作足足有四百多卷。要抄这么多书,靠卖柴买纸,当然常常人不敷出,所以一张纸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写完正面,又写反面。
就这样,葛洪一面辛勤劳动生产,一面刻苦钻研学问,终于成为晋代着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