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书就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王女士常常为女儿不爱读书而烦恼:
她的女儿今年14岁,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都很好,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有一点让她不太满意,就是每次放学回到家里,女儿就守着电视,除了把老师安排的作业做完外,从来都不看书。家里书柜里的书,女儿也从来都不翻一翻,她每次劝女儿多看点儿书,增长见识,女儿总是顶嘴说,“妈妈,?你觉得是学习重要还是让我快乐重要啊?”“好不容易放学了,你还不让我休息休息?”每当女儿这样说的时候,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很多孩子都像王女士的女儿一样,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也不去看课外书了。这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对阅读产生兴趣。
一些父母把阅读看成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孩子还没有捧起书来,他们就已经给孩子规定了要看什么书,不能看什么书,什么书一定不能买,什么书看见就必须没收。结果,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调动起来,反而会对阅读产生心理负担。虽然说,让孩子阅读的图书,一定要是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好书才行。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激发和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同样很重要。
也有些父母为孩子准备了很多的图书,孩子对图书也非常感兴趣。但是,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父母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那就是不会看书。有的孩子拿着书乱翻,只看见孩子一页页地翻书,眼睛却没有看到书上;有的孩子就只看一眼,就赶紧翻过去,第一面没有看完,就赶紧翻后面的,书中讲了什么内容,他也不关心,一本书看过了,结果却什么也记不住。因此,做父母的,不能只给孩子买书,还要善于指导孩子去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
那么,父母应当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想将阅读变成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就要将阅读融入生活中的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有人将阅读划分为图书馆、书房认真研读的“桌上书”,随时随地翻阅的“口袋书”,睡前床上浏览的“枕边书”,从而把阅读行为渗透到人们一天生活中的不同时段。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要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买合适的课外书籍,为孩子添购爱读的图书,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父母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出发,为孩子精心选择适宜的读物。孩子的阅读兴趣具有很明显的年龄差异,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对战争题材的故事、人物传记及惊险神秘的科幻故事感兴趣。父母不妨根据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购买图书。
教会孩子写读书笔记。在孩子刚开始阅读的时候,父母为了督促他,可以为他做记录:孩子读了什么书,什么时间读的,读完后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孩子建一个读书博客,父母经常浏览,并提出阅读建议,发表评论,让孩子不断得到鼓励,对孩子今后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无疑也是-种绝佳的体验。
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要减少消耗在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方面的时间,这对很多孩子来说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克服最初的诱惑,孩子的读书时间就会成倍地增加,这样孩子就能有时间读更多的文章,阅读量的增加,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电视或网上所给予不了的知识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