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怎样做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是孩子学习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孩子抱怨作业量大,时间太少,可能有时会是这样。但也有的孩子花很多时间在作业上,而作业却并不理想。
周末,刚师范毕业的王瑛到姐姐家做客,小侄女到隔壁同学家学习去了。晚饭时间,小侄女回来了。王瑛眉开眼笑地迎上去,小侄女却是愁眉苦脸的。
“怎么了,见到姑姑不开心?”王瑛逗她。
小侄女阴沉着脸说:“明天要交作业了,我还没有做完,怎么办?姑姑你帮我写吧。”
“你刚才不是写作业去了吗?怎么还没有完成呢?作业很多吗?”王瑛不解地间。
“刚才是去同学那里做作业,可是同学在玩游戏,我一边看一边做、结果没做完,早知道就不看了。”小侄女后悔的说。一边看道王瑛说:“平时作业也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吗?”
小侄女点点头。这时,姐姐说:“这孩子,学习效率就是低。”原来,小佳女做作业总不爱独立完成,喜欢和隔壁同学一起做,那个同学是爱玩爱说的个性,两个人的作业经常都拖很长时间才做得完。有时候,就算她一个人做作业,小侄女还是爱分心。一会儿出来拿个水果,一会儿倒杯水喝,一会儿上厕所,有时经过客厅看到好看的电视就呆着不动了。
“原来是这样,那就难怪了。”王瑛说,“你一定要帮助她资高学习效率。”
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作业常常陷入了“我有多少时间,我就做多长时间的作业”的怪圈之中。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本来需要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有的孩子通常会拖拉、磨蹭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带来的恶果是,孩子表面上整天忙于做作业的同时,他们自白浪费掉了许多本来可以休息的时间、本来可以娱乐的时间、本来可以锻炼身体的时间。
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多少作业就安排多少时间。即在做作业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而作业必须在的时间内完成?。
这样做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因为时间限制,孩子可以全力以赴地投人到做作业之中,做作业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第二,孩子可以在做完作业以后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锻练身体、预习功课。这样也直接地、间接地培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第三,这样做也能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很多孩子不能适应考试的紧张气氛和快节奏,与他们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概念和效率概念有直接关系。
给孩予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些父母在孩子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之外,还会额外给孩子布置一些作业,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让孩子帮意放慢写作业的速度,以此抗议。反正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妈妈布置的作业,就不如连老师布置的都做不完,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磨蹭的毛病。
因此,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小灶”,把孩子对作业的厌思感放大。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父母应该适当介人,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对孩子需要的时间做一个估计,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个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