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并不等同于特长。兴趣与特长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一般被看作是预见事业能否成功的两个大的心理特征。
兴趣是最基本的情感因素,是一个人对某项事物的最基本的喜好表现,是一种休闲消遣方式。要想事情做得好,关键是兴趣带来的激情和积极的思想、行动,以及过程中努力克服种种挫折:而特长则是个人擅长于某项事物,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内去发展,往往可以比较快地获得成功,它可以作为一个人的生存方式,也是竞争的资本。
张晓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在他4岁时,家里就根据他的喜好选择了钢琴、
舞蹈、游泳和美术特长班,直到初中,他已经在全国各地举行的舞蹈表演中多次获奖,他学习的其他特长班成绩也很好。
他的父母非常高兴,在很多父母都为孩子的将来堪忧时,张晓的父母从来不担心自己孩子的未来。他们知道,孩子只要有一样得出手,就不愁没有未来,何况现在他们的孩子有好几样拿得出手的特长呢!一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努力,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父母将孩子某方面的兴趣加以发挥,使其转化为特长。当然并不是孩子的所有兴趣都能够发展为特长。这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将兴趣转化为特长呢?。第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有些父母由于小时候受条件限制,有些愿望没能得到实现,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遂的心愿。但是,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兴趣和爱好。
因此,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应该观察孩子因此,兴趣和爱好,看看孩子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然后慢慢地开导和支持孩子的爱好,有可能的话,尽量给他们一些空间和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不喜欢被别人打断或阻止,孩于也一样。
第二,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引导。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孩子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件事情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特性。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很多父母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人的孩子的强项来对比,比来比去,就认为孩子确实不如别人,从而对孩子产生失望、抱怨的情绪,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有住父亲说,“我家的孩子就不如人家的孩子,看人家的孩子都报了课外辅导班,我就孩子的他妈商量着报了朗诵、英语还有声乐,一开始孩子还的体按时上课,后来他就找理由不去上英语课,到现在以前报的班一个也没有坚持下来,反而还偷偷学会了旷课,偷着跑去游泳。钱是白花了,我真是拿他没办法,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有出息呢?”
要发展孩子的特长,联就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以此为起点。更容易找到适合他的特长。
第三,父母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特长,有些特长对孩子的先天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发送和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比如美术、舞蹈、主持、表演等等。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有些父母很想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活泼,那就可以选择朗读或表演等特长学习,有些孩子比较胖又挑食,就可以选择游泳、跆拳道来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让孩子学习舞蹈,能提升他们的形体气质。
第四,满足孩子特长学习的成就感。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满足感。这种成就满足并非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让孩子频繁地参加各种比赛,而是通过有目的日常家庭或小圈子的比较,让孩子特长学习的成效得到有效的体现,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活和保持孩子的特长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希望自己的学习成就得到表现和承认不仅限于我们成年人,幼年的孩子天性里也具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满足与表现需求。有效利用这种成就满足需求,对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特长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