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父母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父母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父母与孩子的心灵之河;父母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孩子的自信、自强、父母对孩子的赞美越多,孩子就越显得自信乐观,
正在读初中的周兰兰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一件小事情却改变了她的一生。
那是在一次数数学课上,老师说了一串数字,要求孩子们计算出“开根号”后的结果,当周围的同学们噼里啪啦地敲着计算机时,周兰兰已经在草稿纸上把结果准确无误地写下来。老师当时就惊呆了,举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你真是个数学天才。”
不久兰兰又被这位老师推荐到数学兴趣小组里。一次数学活动孩子们提到关于“π”?的值的求法,她当场把小数点后28位全部背出来,在场的同学们都惊呆了。从此,兰兰的声名大振,走到哪都里有人指着她悄悄说:“你看,她就是那位数学天才。”
数次鼓励大大增加了周兰兰对数学的兴趣,在之后的州级数学竞赛中,她荣获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初中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
表扬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发挥出学习潜能,父母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做到“施其才,展其能”,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才。很多父母都知道,赞美比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积极的学习动力,因为前者能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对事物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后者却只会挫败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受到的赞美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赞美越少,孩子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
确实,孩子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他们较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当学习和行为上取得小小的进步时,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认可和欣赏。
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应当积极地关注、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优点及时地进行赞美和强化一次恰当的赞美,比十次泛泛的夸奖更有意义。那么,什么才是一次恰当有效的赞美呢?家庭教育指导专家指出,一个完整的赞美过程,必须做到以下的几步:
赞美要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真正的赞美还需要建立在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真实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观察力,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真正的、发自内心地赏识。只有心与心地接触与碰撞,才能让孩子真正收获喜悦与快乐。否则,孩子就会觉得赞美是虚伪的,赞美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所以,给予具体的赞美还不够,父母还要向孩子表达出让父母有所触动的感觉,将感动、喜爱的情意流露于话语中。
在众人面前赞扬孩子。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父母可以当着别人的面前赞美孩子。孩子的成绩当众肯定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如果你当着客人的面赞美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很懂礼貌。”以后他就会维持这种受赞美的行为,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欢迎以后再来玩。”
对孩子的费美要及时。美国哲学博士詹姆斯.多柏森认为,如果要让赞美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表扬的作用也会淡化、减弱或消失。由于心智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精神包容力,孩子对于等待往往很不耐烦。在他们的心里,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因此,当孩子做出令人满意的行为后,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的作用。
对孩子的赞美要具体。许多父母说:“我知道应该多赞赏孩子,多鼓励他,可是,我的孩子不经夸,一夸就骄傲自满。”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父母的赞美没有具体化,父母只是笼统地说:“宝贝,你真聪明啊!”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儿聪明,当然容易骄做了。而假如父母具体地指出孩子聪明在那里,那么就会刺激他坚持这种聪明的举动,比如,你鼓励孩子说“你真有股钻劲,我发现你在解几何题时总能相出第二种思路和方法。”那么,他以后在解几何题时就会有意识地坚持多想出种方法来。
对孩子的赞美要有新意,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简单赞美,孩子就会感觉“赞美疲劳”。所以,父时还应该不断选择新的角度,发掘新的内容,特别是潜在的优点。比如孩子如果学习好,仅仅是称赞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就显得没有新意,?还不如赞美他学习方法独特,效率很高,以促进他更加注重效率和方法。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从新角度上看问题,能从孩子表现出的细微处,及时发现孩子身上潜在的东西,给以赞美和肯定。
赞美孩子要坚持原则。很多家长虽然奉行赞美教育,但是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原因就是他们对孩子无原则地赞美,结果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费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编著:尤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