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很多孩子在学习中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带有浓厚的“苦学”色彩。孩子们厌学的后果是很明显的,它不但严重影响学业成绩, 还会导致孩子心理涣散,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影响孩子成才。
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即使是优等生也不例外。一位母 亲曾经这样讲述自己对儿子厌学的无奈:“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作为妈妈,我总希望他在学习上不要落后,于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就给他报了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书法班等,希望他在小学阶段多学点东西,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子最近什么都不愿意学了,不仅各种课外辅导班不想上,就连在学校听老师讲课也心不在焉,回家后更是什么都不学,什么书都不看。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明年就要升初中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个孩子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厌学”,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在动力原因,或者内在因素影
“厌学”的孩子,多数把学习当成一件父母、老师要求做的苦差事来看待、仅把知识作为为了「通过考试和获得高分而必须掌握的,因此学习的时候往往很不投入、很不情愿,不注意总结经验,非常被动,学习效率常常比较低、效果比较差。所以,“厌学”的孩子即使在中小学的阶段,在各种学习要求和压力下被迫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但是一且没有了要求、 常会放奇学习,不再努力,变得颓废堕落。
要想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最常见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无法承受,因而选择逃避、比如一些孩子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升人初中或高中后,由于学习内容、方法、环境的变化,学习成绩在班上的排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在学习上并没退步,但在班上的排名却不像过去那样靠前了,心理上使无法承受。这些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家里和学校一直受父母和老师的呵护和喜爱,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
也有一 部分孩子厌学是因为父母对其过度保护造成的。 过度保户保容易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并导致孩子失去自信,而缺乏自信的孩于不仅无法保护自己,而且在集体生活中也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因而产生畏惧上学或厌恶上学的心理。
另外,孩予与父母的冲突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父母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会让他们充满自信心;但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的缺点和销错误进行挑剔、讽刺甚至贬损,对孩子的行为不信任或过分要求孩子把孩子置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孩子就会失去自信心,并以不学习来与父母对抗。
一些父母对孩 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也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他们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他们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去扫大街。”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他们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
还有些孩子是因为不会学习而厌学。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等等。由于孩子不会学习,而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了解了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父母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消除孩子厌学的消极情绪。比如下面这些方法:
对孩子进行目的教育。有不少孩子正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导致学习热情减退,悲观失望,而厌恶学习。父母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不断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孩子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效地唤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扬长避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如果你对孩子学习好的科目或内容做充分肯定,就会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另外,巩固孩子的优势科目,同孩子一起学习、讨论,很自然地会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进而带动成绩差的科目和内容的学习。如果你-味地想要弥补孩子的不足,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远不如扬其所长,增强信心。
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奖励。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就要给予奖励,一个亲吻、一个轻拍、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会强化孩子积极学习的行为,使其感到到学习是件愉快的的事情。无论孩子考试成绩多么不好,都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只要孩子努力了就不追究,但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试卷,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孩子体验至检到成功的快乐。孩子童年期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认识自己的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别人说他笨,也就不会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的孩子成过作业的孩子,父母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你可以从学习态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以免让他自暴自弃。
让孩子多接触课外的事物、父母应尽可能在假日多带孩子外出走走,多观察、接触各方面的事物,以增强孩子的感性知识,鼓励孩子多读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借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取得了哪怕是一点小小进步, 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授予鱼不如授予渔”。父母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以防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父母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选择文章的重要内容,你可以有意识地在每周给孩子两篇长文章,让他把长文章缩写成矩文章,缩写的过程既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现孩子的创造性。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孩子,父母娇宠,祖辈溺爱,独自面对挫折的机会很少。一旦遇到困难,往往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因而父母要适当对孩子进行些挫折教育,以磨炼和提高他的挫折耐受力,父母要在尊重、理职、关心的前提下,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方面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总之,要想让孩子从厌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就需要父母找准原因,循循善诱,耐心指点。
——选自《改进孩子学习习惯全攻略》
作者:尤红玲